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2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空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3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寒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4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简B中水的体积为1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燃烧。 |
(1)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交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4)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反思)
(5)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DE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4P+5O22P2O5 需要氧气 量筒中的水进入A中的体积为20mL 温度未冷却至常温或白磷的量不足等 氧气的浓度 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了弹簧夹K2,量筒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
【解析】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填4P+5O22P2O5;
(2)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填需要氧气;
(3)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中的水进入A中的体积为2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故填量筒中的水进入A中的体积为20mL;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温度未冷却至常温或白磷的量不足等,故填温度未冷却至常温或白磷的量不足等;
(4)由题意可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故填氧气的浓度;
(5)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填白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DE段变化的原因是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了弹簧夹K2,量筒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故填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了弹簧夹K2,量筒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