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D中x=_____。
(3)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其化学性质与哪种微粒性质相似_____(填字母),金属锶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是_____(填写离子符号)
(4)锶元素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三(或“3”) 8 五(或“5”) B 失去 Sr2+ SrCl2
【解析】
(1)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有三种,图中A、B、C、D属于三种元素的粒子;
(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18-2-8=8;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锶原子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位于第五周期;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其符号为Sr2+;
(4)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C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rCl2。
【题目】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电话线中的金属铜丝进行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铜丝分别放入盛有氯化锌溶液、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用细线吊着的长玻璃棒的两端分别绕有40 cm长的铜丝(如图所示),使玻璃棒保持平衡,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棒左端2分钟后冷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为了研究金属铜生锈的条件,实验中将四段相同长度的铜丝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E | F | G | H | |
实验装置 | ||||
实验现象 | 铜丝不生锈 | 铜丝不生锈 | 铜丝不生锈 | 铜丝生锈 |
该实验设计体现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对比与观察、定量分析、节能环保),结论:铜生锈是铜与 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题目】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问题提出)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方案一 |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二 | 步骤一: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步骤二:取步骤一的上层清液加入MgCl2溶液2~3mL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三成立 |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
(拓展延伸)(1)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方案二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