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对下图所示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C.用力推车,即使车未动,人对车也做了功
D.用小木棍从左向右敲击盛装不同水的玻璃瓶,音调逐渐变低
【答案】D
【解析】
A、某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一定是显碱性溶液,选项错误;
B、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但是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还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选项错误;
C、用力推车,车未动,则人对车不做功,选项错误;
D、用小木棍从左向右敲击盛装不同水的玻璃瓶,音调逐渐变低,选项正确,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二氧化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利用图中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
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
(1)写出图E中主要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关闭和
,打开
,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
,则F装置________(填“a”或“b”)端与B装置相连。
探究二 气体的性质检验
打开、关闭
和
,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4)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中的试剂可以检验二氧化碳,则该试剂是_____________。
探究三 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
关闭、
,打开
,可测一段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所测得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体积(mL)(反应前) | 大理石质量(g)(反应前) | E装置收集的液体量(mL) | 反应时间(s) |
50 | 5.0 | 37.8 | 100 |
(5)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的体积为___________
。
(6)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表示(
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
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为_________
。
(7)有同学认为,图中的测量方法容易带来误差,请指出造成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I.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评价 | ||
第 一 组 |
|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 同学们认为猜想I②_____(成立或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 | |
第二组 | 第一步 | 产生白色沉淀 |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 |
第二步 | ④_______ |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Ⅱ成立 |
(反思交流)
(1)第2组实验第一步中加入过量氯化钙的作用是⑤_____。
(2)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⑥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⑦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