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丙物质
【答案】C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B.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C.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100=1∶4;故C正确。D. 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丙物质;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题目】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镍(Ni)、铜、铁等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_____ |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
(3)(实验反思)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_____(填化学式)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题目】实验桌上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进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 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明:碳酸钠、硫酸钠; 小亮: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A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气泡产生 | _____的猜想不正确 |
(2)另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B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 ______ | 小亮的猜想正确 |
(3)继续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_______ |
写出步骤(2)中所发生的一个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
【题目】某地区土壤的约为5,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如下表:
作物 |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马铃薯 |
6~7 | 6.3~7.5 | 6~7 | 4.8~5.5 |
(1)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
(2)若要想种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_____(填序号)试剂来改良土壤。
①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钙 ③石灰石
(3)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