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____。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5)综合应用:如果要使实验一水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向水中通入_____,就会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而“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并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P+5O22P2O5;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先膨胀,后缩小 ③④⑥ 氧气或空气; 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可隔绝空气; 液氮汽化吸热,使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
(1)实验1中,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气球恢复原状。故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先膨胀,后缩小;
(4)①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选项错误;
②实验2中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选项错误;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选项正确;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选项正确;
⑤由④知,⑤说法不正确,选项错误;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选项正确。故选③④⑥;
(5)综合应用:如果要使实验一水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向水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就会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可隔绝空气;液氮汽化吸热,使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注射器将空气压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如图),以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三四分钟就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同学过了十分钟才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则没有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间的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①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有关。
②与澄清石灰水的量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一: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兑水配制不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
[提示]饱和澄清石灰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饱和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mL | 2(0) | 1.5(0.5) | 1(1) | 0.5(1.5) |
缓慢通入3L空气的浑浊度 | 明显 | 较明显 | 不明显 | 无现象 |
实验二: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 1 | 1.5 | 2 | 2.5 |
缓慢通入2L空气的浑浊度 | 非常明显 | 明显 | 不明显 | 非常不明显 |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浓度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
(4)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
(5)从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针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你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的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和浓度有什么建议?
答:_____。
【题目】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_____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活动性顺序。
(2)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所示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的延展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 铜 | 锌 | 锡 | 铅 | 铋 | 镉 |
熔点/℃ | 1083 | 419.6 | 231.9 | 327.5 | 271.3 | 320.9 |
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组成,其熔点约为_____。
A.15~30℃; B.60~80℃; C.235~250℃; D.3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