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4)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在生产生活中常用来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
a.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和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和O2。
b.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二氧化锰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3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①请写出CaO2与水反应的最终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BC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A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 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解析】
(1)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应选的装置组合是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将试管提起,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实验室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
(4)①CaO2与水反应的最终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钙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没有生成氧气。
③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水及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根据下列图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1活性炭净水器 图2 水的电解
图3 溶解度曲线 图4 探究实验
(1)图1中,活性炭净水器主要利用了活性炭具有的____性;图2所示实验中,试管b中得到的气体是(写物质名称)____。
(2)图3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图4所示实验中,将水滴入盛有物质X的小试管中,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甲物质的固体析出。则物质X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之一)。
A 食盐 B 烧碱 C 生石灰 D 硝酸铵
(3)下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①20℃时,将136g饱和Na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
②某小组想用2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17g/cm3),配制3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____mL
③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填序号)。
A 0~20℃ B 20~40℃ C 40~60℃ D 60~80℃
【题目】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试管内试剂 | NaOH溶液 | Mg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白色沉淀生成 |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