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 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 II:取步骤 I 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 III:取步骤 II 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II 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
【答案】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BaCl2和 NaOH,K2SO4
【解析】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固体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或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
步骤Ⅱ: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上层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没有碳酸钠;
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没有硫酸钾。
(1)步骤Ⅱ中溶液的红色褪去,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上层清液中有氢氧化钠,若固体不溶解,说明不含不含碳酸钠,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含有BaCl2和K2SO4,故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是BaCl2和 NaOH,K2SO4。
【题目】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加入固体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现象 | 固体完全溶解 | 固体完全溶解 | 剩余少量固体 | 剩余较多固体 |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 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 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 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碱石灰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1 | 2 | 3 | 4 | 5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20天后镁条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2中,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