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P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饱和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解析】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小于50g,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P点表示的含义: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题目】某同学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作 | 装置 | 现象 |
1、取一小块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铜丝上. | ||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 约1分钟后可观察到①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 |
3、把铜丝插入①中. |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约分钟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 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 |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粉碎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20 | 0 | 0 |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 12 | 4 | 6 | ① |
反应后的质量/g | ② | 0 | ③ | ④ |
A. ①为22g B. ②为8g C. ③为12g D. ④为2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