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分)(2012?赤峰)科学探究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物质常温下是固体
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某反应有二氧化锰生成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
D
某溶液与碘在一起显蓝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淀粉
       D
晶体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常温下是固体的物质,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不一定是晶体,故A错误;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以及酸碱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故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故B错误;某反应有二氧化锰生成,则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的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碘遇淀粉变蓝,某溶液与碘在一起显蓝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淀粉,故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分)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7分)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
           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                     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等。
(15分)某同学针对石蜡燃烧开展如下延伸探究,请你帮助解决探究过程的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石蜡中除含碳、氢元素外,是否还含有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同学用精制石蜡、棉线烛芯做成蜡烛,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硫酸铜均易吸收水分,药品用量保证充足,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操作原理】
(1)请写出A装置(含导气管)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3)装置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为达到实验目的,反应前、后必须称量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的药品质量。
【数据处理】           
(5)该同学在老师帮助下,经过一些补充实验和误差处理后得出了如下数据,请你帮助完成数据分析及结论部分。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2.12 g石蜡完全燃烧,得到6.6g CO2和2.88g H2O
写出计算过程:                                 
结论:                                            
【讨论交流】误差分析与处理:
(6)根据该学生设计的实验,你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填写一条)。
(7)针对你提出的误差原因,提出减少误差的实验或改进措施:                    
(9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⑵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⑶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⑷表中x =                 
⑸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⑹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⑺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7.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7.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