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若要说明实验1中有新物质生成,应采取的后续操作是________。
(3)实验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说明反应产生新物质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发出白光,放热 滴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2)若要说明实验1中有新物质生成,应采取的后续操作是滴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说明反应产生新物质的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1)发出白光,放热;
(2)滴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
(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生成黑色固体。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 1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
② |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
③ | 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 30 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 30 秒,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填“良好”或“不良”)。
(2)解释步骤①中出现相应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
(3)步骤②中的现象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
(4)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实验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 石灰水浓度 | 持续吹气时间 | 瓶底现象 |
2﹣1 | 0.16% | 30 秒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2 | 0.16% | 2 分钟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2﹣3 | 0.08% | 30 秒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得澄清 |
2﹣4 | 0.08% | 2 分钟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反思与评价)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6)实验Ⅰ中,吹气时间均为 30 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题目】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粒运动的特点,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编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I | 取编号为A、B的两支50ml的烧杯,向A烧杯中加入50ml 20℃的水,向B烧杯中加入20ml 80℃的水,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颗粒 | B烧杯中的水迅速全部变成紫红色,A烧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也全部变红 |
II | (1)实验装置如下图 ①取一长型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粉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继续探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现改进实验如下图所示;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上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接触时会产生白烟氯化氨) | 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 |
(1)实验I的步骤中,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1)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II中(2)的现象可知氨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选用“>”、“<”、“=”填空)
(4)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B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D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粒运动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