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1)甲同学发现A、B、C三种物质有如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同).已知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是(填化学式,下同),C是 .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B;B与C
(2)乙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图2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①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灰.则X的化学式为 , 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2Mg+CO2 2MgO+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
(1)Fe;AgNO3;Fe+2HCl=FeCl2+H2↑;HCl+AgNO3=AgCl↓+HNO3
(2)CaO;Ca(OH)2+CO2=CaCO3↓+H2O;28;置换反应
【解析】解:(1)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所以A是铁,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盐酸,盐酸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C是硝酸银,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推出的物质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Fe,C是AgNO3 , A与B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B与C的反应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2)①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所以X是氧化钙,Y俗称熟石灰,所以Y是氢氧化钙,依据X、Y、Z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Z是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X的化学式为CaO,Y→Z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②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依据X、Y、Z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Y是一氧化碳,Z是二氧化碳,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碳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Y是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28,2Mg+CO2 2MgO+C,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所以答案是:(1)Fe,AgNO3 , Fe+2HCl=FeCl2+H2↑,HCl+AgNO3=AgCl↓+HNO3;(2)①CaO,Ca(OH)2+CO2=CaCO3↓+H2O;②28,置换反应.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掌握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小张同学得知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
(1)请你参与并填写有关空白.
(2)【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 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①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填序号)
A.200℃ B.1000℃
②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交流讨论】 ①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②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填化学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