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气_____;
②两个一氧化氮分子_____;
③四个铵根离子_____;
④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H2O:_____
②Fe3+:_____
【答案】Ne 2NO 4NH4+ 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解析】
(1)①氖气分子由氖原子直接构成,是单原子分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氖气,则氖气的分子式为;
②一氧化氮的分子式为,表示分子个数直接将相应的数字写在分子式左边,则两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为;
③铵根离子的离子符号为,表示离子个数直接将相应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左边,则四个铵根离子;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金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2)①H2O中数字“2”的含义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②Fe3+中数字“3”的含义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题目】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4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 40 | 37.5 | 35 | 33 | 31 | 29 | 2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0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0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只烧杯罩在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灭,他们进行了探究。
(查询资料)1.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2.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先灭是因为_____。
猜想2:高的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验证一)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如图) | 上面的酚酞溶液先褪色,下面的后褪色 | 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小红却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小红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中,发现_____,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验证二)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剩余氧气浓度15.65%,二氧化碳浓度1.898%。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燃烧前后氧气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中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填“A、B、C、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原因。
AB段_____;BC段_____;CD段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