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 B.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 | D.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
A.AB.BC.CD.D
【答案】AB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6份铁置换出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溶质不再溶解,故溶质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1)上述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⑤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方案处理实验后的废液: 步骤I:将⑤继续冷却至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________g.
步骤II: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g水稀释,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的KNO3稀溶液,将此溶液做为化肥使用.
【题目】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 |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