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 通电分解水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D. 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CaCO3
【答案】C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变弱,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溶液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A、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气体的质量,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所需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快,故A不正确;
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变弱,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C正确;
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溶液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由图象可知,一开始,纵坐标的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故图中物质R是二氧化碳,而不是碳酸钙,故D不正确。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华发现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大于消耗的镁条质量,他据此认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华的观点,理由是___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②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足量的黄色固体加入试管,然后滴入适量的_____,并将_____放在试管口 | _____ | 猜想正确 |
(反思与交流)
①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_____。
②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这是因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