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对反应后的气体成分产生了疑问,某学习小组对该反应产物中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 想〕
①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②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③气体产物            
〔查阅资料〕 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现象
结论
如果装置B                , 装置C无现象
则猜想①成立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                 
则猜想②成立
如果装置B          ,装置C____________
则猜想③成立
 
〔结论〕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单质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猜 想〕CO和二氧化碳
〔现象与分析〕

现象
结论
如果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装置C无现象
则猜想①成立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则猜想②成立
如果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则猜想③成立
 
〔反思〕
(1)CO2+C2CO 或   CuO+CCu+CO
(2)冶炼金属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猜想1和猜想2综合考虑,可知气体产物可能是CO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根据资料和实验结论分析:若猜想①成立,则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现象为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装置C无现象;猜想②成立,则气体产物全部是CO ,现象为装置B无现象,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若猜想③成立,则气体产物是CO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现象为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Cu+CO ,反应C+2CuO2Cu+CO2↑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即CO2+C2CO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碳具有还原性,则可利用这个性质来冶炼金属。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
①含有NaOH和 Na2CO3;②含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
(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现象I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有沉淀产生
 

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
 
 

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含有     

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          
                               
           
             
猜想1正确
 
[反思与评价]
(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不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应加做的实验是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                        (有几种写几种).

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炭粉、二氧化锰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呈蓝色。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写物质的名称)                。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蓝色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
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中肯定含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        。
(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由此可见,
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小组的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25g贝壳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倒入稀盐酸,当倒入100g稀盐酸后发现不再产生气泡,并测得烧杯内固体和液体总质量为120.6g (杂质不反应)。求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进行分离,并将所得氧化铁粉末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在第Ⅲ步中,要使剩余物分离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第Ⅳ步实验中,可以用点滴板(如右图所示)代替试管C、D完成,
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结论】
(1)实验Ⅱ和Ⅲ分别可以证明:氧化铁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实验Ⅰ的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知识拓展】
(1)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 马铃薯长期放置后会发芽,发芽马铃薯中含有一种致毒成分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①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茄碱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         
③茄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433.5g茄碱中含有     g碳元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