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一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该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说明竹子里气体中肯定含有 。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气体里肯定有 。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做了上述两个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
(1) 排水法 ;(2) O2 ;(3) CO2;
(4)竹子中气体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必须写全)
解析试题分析:(1)排水法,(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红磷能在该气体中燃烧,说明竹子里气体中肯定含有氧气,(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气体里肯定有二氧化碳,(4)由第二步实验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说明竹子中气体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低;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而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中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故竹子中气体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必须写全)。
考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与竹子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氢氧化钠的片状固体放在表面皿中,离开实验室.三天后进行观察.
发现问题:三天后片状固体变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固体物质是什么?”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请你来完成以下实验,把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反思与应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物质还具有这样的性质? ,应如何保存这些物质 .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②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实验I: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按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下同).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
①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K1,打开K2 |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② | 点燃酒精灯. 打开K1,关闭K2. | 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 | 有二氧化碳生成,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 | 打开K2,关闭K1.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有氨气生成. |
④ | 继续充分加热. | 试管中仍有固体 | |
(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为 .
实验II: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1)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
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 ;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
(2)测定氨气的质量:调整图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对反应后的气体成分产生了疑问,某学习小组对该反应产物中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 想〕
①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②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③气体产物
〔查阅资料〕 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现象 | 结论 |
如果装置B , 装置C无现象 | 则猜想①成立 |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 | 则猜想②成立 |
如果装置B ,装置C____________ | 则猜想③成立 |
〔结论〕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f3/4/1hpeq3.png)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单质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0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Mn02是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以及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
【小组讨论】:小明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
小红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
小峰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请你写出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____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_______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①和④E.②和⑤ |
(4)加入Mn02后,H202分解的速率大大提高,为了证明Mn0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必须检验其质量没有改变,可通过 (填操作名称)将其分离出来称量,同时还应检验其 没有改变。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请阅读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3水蒸发实验 图4电解水实验
(1)同学们先按图1的方式实验,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个小组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 (填序号)。
| A | B | C | D |
盐酸加入Na2 CO3粉末前称量/g | 85.3 | 82.8 | 84.8 | 86.5 |
盐酸加入Na2 CO3粉末后称量/g | 85.3 | 80.6 | 83.2 | 87.8 |
(2)同学们又按照图2的方式实验,当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人盐酸,最终天平的状态是 (填序号)。A.左盘高 B.右盘高 C.保持平衡
(3)比较图3和图4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 ;图4中b得到的气体为
在化学实验室里,酒精是最常用到的一种燃料,其化学式是C2H6O。小明为了证明酒精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酒精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及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点燃酒精灯,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烧杯内壁 有 生成; | 证明酒精中含有 元素 |
步骤二:迅速取下烧杯,并加入少量 ,振荡; | | 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