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 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全部使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由______组成。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
【答案】B A 化学变化 氮元素、氧元素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2)根据四氧化二氮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含义、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以及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进行解答;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所以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故选B;
(2)①四氧化二氮是由氮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A;
②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化学变化;根据四氧化二氮(N2O4)化学式可知,四氧化二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题目】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氯酸钾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g | / | |
② | 1.2g | CuO 0.5g | |
③ | 1.2g | MnO2 0.5g |
①上述实验应测 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____;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题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 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第14题)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 mL | 22 mL |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3)小强测得结果如上表: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21%(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的一些原因或者装置本身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请列举一条: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