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用4.9%的稀H2SO4,测定一瓶pH个标签破损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取10gNaOH溶液样品与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稀硫酸质量小于20g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NaOH、Na2SO4 8%
【解析】
(1)取10gNaOH溶液样品与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2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当加入稀硫酸质量小于20g时,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以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2SO4和剩余的NaOH;
(2)由图象可知,所用稀硫酸的质量为20g,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4.9%=0.98g,设10g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8%。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为碘的元素符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配料表
*菜未煮熟不宜加入加碘盐
*菜烧熟后加入加碘盐最佳
氯化钠. (NaCl) | ≥98. 0% (以NaCl计) |
碘酸钾 (KIO3) | (35士15) mg/kg (以1计) |
(1)加碘食盐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根据“菜未煮熟不宜加入加碘盐,菜烧熟后加和加碘盐最佳”,推测碘酸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写一点)。
(4)“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是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碘化钾(KI)和氧气。据此计算,分解21.4 g碘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_。
【题目】同学们为了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依据装置中气体体积或压力的变化判断是否反应。
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CO2。
甲同学要用如图所示装置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应该再把NaOH溶液换为水做对比实验。
请通过甲乙两位同学实验的对比,我们能否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出你的理由_____。
活动二:从生成物角度判断是否反应。
同学们提出:以甲实验试管所得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来证明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
资料:Ca(OH)2是微溶物,Ca2+和OH—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
丙、丁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 | 现象 | |
丙 | 取2―3mL样品,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开始偶有少量气泡后来有大量气泡 |
丁 | 取2―3mL稀盐酸,向其中逐滴加入样品 | 开始即有大量气泡 |
请
(1)为什么丙、丁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不同_____?
(2)丙同学的实验里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稀盐酸,理由是_____。
(3)还有什么物质(酸类物质除外)可以代替丙实验的盐酸来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请列举一例:_____。
活动三:实验拓展
已知:碳酸钠稳定,受热难分解。有同学提出取少量甲、乙实验试管里的液体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也能判断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观察到:甲试管内壁仅出现少量气泡;乙试管内壁出现较多气泡。
(1)这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相比,热水浴的优点有哪些?_____、_____(答两点)。
(2)该实验为什么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