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50℃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a一定比b多
B.20℃时,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g
C.20℃时,将10gb放在100g水中得110g不饱和溶液
D.c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答案】A
【解析】
由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A、没有指明是等质量,将50℃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a和b的质量无法比较,故A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g,故B正确;
C、20℃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则将10gb放在100g水中得110g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时,c溶解度大于10g,c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故D正确。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塞上瓶塞,于是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 .
【设计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1)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 不成立 |
(2)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产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猜想 成立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称取18.6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稀盐酸100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4.2g.试计算: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2)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即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题目】由于能作
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可以作
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1)[猜想]: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实验一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________ |
实验二 | ________ | 木条复燃 |
|
(3)[结论]:故能作
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4)[讨论与思考]: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完全证明在
溶液分解中起了催化作用.还应补充一个上述反应前后
质量是否改变的探究实验.
实验三:①准确称量(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________;④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即使实验三中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仍需要再探究
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