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分)A-G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E是无色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X为蓝色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G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
(3)写出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
(4)D与X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滤渣F,在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 ____ 。
(1) (2) (3) 光合作用 (4)
解析
学完酸碱盐知识后,小美对妈妈焙制糕点用的小苏打很感兴趣,她把小苏打带到实验室与小刚一起进行探究。
(1)小美取少量小苏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的水溶液显 性;
(2)小刚在烧杯内放入少量小苏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立即有 产生,说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以用小苏打治疗 ;
(3)小美想:糕点非常松软,是不是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了CO2气体呢?于是她用下图装置对小苏打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的确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仍有白色固体,她猜测剩余固体可能是: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小刚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小刚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他判断该固体为NaOH,小美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4)小美和小刚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Na2CO3 |
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 白色粉末溶 于水,形成 无色溶液。 | |
2. | 酚酞变红 | 溶液呈碱性,含有 离子。 |
3. | 溶液由红色变为 无色,并有气泡产 生。产生的气体使 燃着的木条熄灭。 | 溶液中还含有 离子。 白色粉末中有氢氧化钠变质 生成的 。产生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Ⅱ.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固体产物是NaOH,而不是Na2CO3 |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氯化钙溶液 | _____________ |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
实验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产生大量气泡 |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
【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碱厂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10.0 g逐滴加入稀盐酸,所得气体的质量为4.4 g。求: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