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学了化学后,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青少年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铁以预防佝偻病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海产品的保质期
C.用含亚硝酸钠(NaNO2)的工业盐腌制食品
D.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疏松剂
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判断.
C、根据亚硝酸钠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
D、根据小苏打焙制糕点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所以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是一种致癌物质,过量摄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用时和发酵的面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使糕点疏松,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食品安全是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
②称量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D的质量 | 装置E的质量 | |
反应前 | 292.4g | 198.2g |
反应后 | 296.0g | 201.5g |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如图1是小华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25%的NaOH溶液的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a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
(2)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填字母).
A.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c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7.5ml D.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3)小华同学用配制的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如图2所示装置),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 | 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 | ||
乙 | 第二种可能性 |
(4)小华同学又用配制的溶液来做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实验时,她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小华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B.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C.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小华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填字母)
下图是小华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25%的NaOH溶液的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a操作中的错误是 。
(2)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字母)。
A. 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 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 c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7.5 ml
D. 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3)小华同学用配制的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如下图所示装置),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 | 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 | ||
乙 | 第二种可能性 |
④小华同学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
(4)小华同学又用配制的溶液来做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实验时,她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华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B.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C.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小华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的是 (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