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做关于分子运动的演示实验。(见图1)同学们都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
于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不与氨水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与结论)同学们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成了红色,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放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分子运动与_____________有关。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明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一点)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还发现采用图2的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请你猜猜看他们在内层试管中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在胶头滴管中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不断运动 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温度 环保、浓氨水的使用量较少,节约药品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解析】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成了红色,是因为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分子不断运动;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放氢氧化钠的目的是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从而说明了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3)改进后的装置,氨气不会跑出,比较环保,此外,浓氨水的使用量较少,节约药品;
(4)根据图2装置的特点,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在内层试管中装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在胶头滴管中装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
【题目】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应在水槽中_____(“①刚有气泡”或“②有均匀连续气泡”,填数字标号)时收集。
(3)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CO2,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
(4)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是(______)
A | B | C | D | |
密度比空气 | 大 | 大 | 小 | 小 |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 >7 | <7 |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