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别用一定量的金属镁与盐酸反应,所做的四次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Mg(g)

盐酸(g)

生成氢气(g)

1

2.4

100

0.2

2

4.8

100

0.4

3

7.2

100

0.4

4

8.4

200

(1)第____次实验中金属镁与盐酸好完全反应。

(2)4次实验中氢气的质量为____g

(3)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1)2 (2)0.7 (3)14.6%

【解析】

试题分析:数据分析处理题,应先找出数据的规律性,然后发现规律被打破,进而分析原因,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盐酸的质量是固体不变的,每加入2.4g镁产生氢气为0.2g,故第二次加入的镁质量为4.8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4g,而当第三次加入7.2g镁的时候,产生氢气质量仍然为0.4g

(1)说明第二次实验中金属镁与盐酸好完全反应,即盐酸全部被反应完全,

(2)因为第二次实验告诉我们,每4.8g镁产生氢气为0.4g,故第4次实验中氢气的质量可设为x,列式为:4.8g:0.4g=8.4g:x,x=0.7g

(3)要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必须使用盐酸完全反应的那组数据来计算,故应第二或第三次的实验数据来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Mg+ 2HCl === MgCl2 + H2中HCl与H2的质量关系,先求出HCl的质量,进而可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设HCl的质量为x

Mg+ 2HCl === MgCl2 + H2

73 2

x 0.4g

73:2=x:0.4g

x=14.6g

盐酸的质量分数=14.6g/100g×100%=14.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9分)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杨老师的帮助下,对有关“碱性物质”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探究。以下是本次活动的部分内容:

【验证实验】小全同学往盛有氨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两滴酚酞溶液,结果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 色,说明该溶液的pH 7。(填“>”“<”“=”)

【查阅资料】像KOH那样,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就是碱。碱、酸、盐的解离过程都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例如:KOH=K++OH-、Ca(OH)2=Ca2++2OH-。氨水(NH3H2O)是碱,请参照例子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

【提出问题】纯碱(Na2CO3)是盐不是碱,却因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那么,为什么Na2CO3溶液显碱性呢?对此,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讨:

【猜想与讨论】

(1)小唐说:“因为Na2CO3本身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OH-。”对于小唐的说法,大家一致表示反对。请你从化学基本原理的角度说出大家反对的理由:

(2)小强说:“可能是部分Na2CO3与水反应,生成了能解离出OH-的化合物。”对此,在场参与大家讨论的杨老师给予了肯定,并提示Na2CO3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和一种常见的化合物。请你根据杨老师的提示写出生成碱的化学式: ,并写出Na2CO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与结论】小林组长说:“碱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只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才是碱……”

【题目】(7分)化学教师为了调动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布置了一个探究任务:粉笔的成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盐类,请同学们探究粉笔的化学成份。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猜想】

(1)粉笔的成份氯化物;(2)粉笔的成份碳酸盐;(3)粉笔的成份硫酸盐。

【实验探究】

(1)取一个段白色的粉笔(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的白色固体未溶解。根据下表以及后面实验操作现象,判断粉笔的成份属于哪类物质?

溶解度(20

0.01g

0.01g~1g

1g~10g

10g

物质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几滴酚酞,无明显现象。粉笔溶液(酸碱性)不可能呈 性;

(3)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盐酸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

(4)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判断】

根据探究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请你做出粉笔化学成份可能合理的判断。完成下列填空:

(6)写出粉笔的主要成份化学式

(7)写出【实验探究】(4)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写出【实验探究】(5)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