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水是一切生命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人类必须爱惜水。
(1)鱼儿能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体积的____。
(2)生活中,可用____ 来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
(4)下列微观示意图中,构成水的粒子可用____(填序号)表示。
(5)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将A、B两管加满水后关闭活塞,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6)氢化钙(Ca)固体常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 (1)氧气(或O2) 肥皂水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A 2H2O2H2↑+O2↑ 液面上升 CaH2+2H2O=Ca(OH)2+2H2↑
【解析】(1)鱼儿能在水中呼吸需要氧气,所以说明水中溶解了一定体积的氧气;
(2)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水的比热较大,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4)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A;
(5)电解水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两极产生的气体,使AB管内的液体下降,故C处液面上升,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6)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 2H2O=Ca(OH)2+ 2H2↑。
【题目】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四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別放入KN03固体,充分溶解。
温度/℃ | t1 | t2 |
KNO3的溶解度 | 60g | 90g |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质量:乙=丙<甲<丁
B. 甲、乙、丙、丁均为饱和溶液
C. 将甲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D. 将丁降温至t1℃,没有固体析出
【题目】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一种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单质,实验装罝如下图所示。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上方空气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3)探宄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
(査阅资料)
①几种常见铁的氧化物的颜色、状态及能否被磁铁吸引如下表所示。
常见铁的氧化物 | FeO | Fe2O3 | Fe304 |
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 | 红棕色粉末 | 黑色品体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否 | 否 | 能 |
②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硫酸反应:
Fe304+4H2SO4=FeSO4+Fe2(SO4)3+4H2O
(初步实验验证)
试管中剩余间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剩余固体一定不含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0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
(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 ________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除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铁、氧化铜等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氧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项目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解释与结论 | |
解释 | 结论 | |||
实 验 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_____ | 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 验 二 |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②_____ | 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交流与反思)小岑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得出表内的结论,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实验操作: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③_____是否改变。第二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利用“实验二”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继续实验,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④_____是否改变。
(探究(二))为了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兴趣小组继续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s) |
1 |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0.5g二氧化锰 | 30 | |
2 | 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0.5g氧化铁 | 60 | |
3 | 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0.5g氧化铜 | 20 |
(交流与反思)
(1)探究(二)与探究(一)实验方法相同,均属于⑤
(2)写出实验1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_____;
(3)如图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a→⑦_____→⑧_____→d(填接口字母);
(4)小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三者中氧化铜的催化效率最高,但是小诗却认为该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⑨_____;同学们根据小诗的建议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