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国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关于臭氧(O3)的控制标准:以日8小时内浓度来监测,臭氧8小时浓度日平均值一级为100微克/立方米,二级为160微克/立方米。请阅读下列提供的资讯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资讯1)夏季持续高温,阳光灿烂,臭氧8小时浓度开始出现直线上升超高运行,超标的臭氧是无形杀手。

(资讯2)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资讯3)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1)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请写出臭氧“自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生成臭氧和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3)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③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

④氧气转化为臭氧是化学变化

⑤由臭氧溶入水中制成的臭氧水属于混合物

4)请你提出一些有效减少和应对产生臭氧污染的保护措施(至少一点)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构成(种类)不同 2O33O2 6NO24O3 +3N2 分解反应 ②④⑤ 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减少排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臭氧超标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制定出长期控制战略纳入减排约束性指标等

【解析】

1)两种物质的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其分子构成(种类)不同。根据题意,臭氧自行分解的产物为氧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O33O2

2)根据题意,反应物为二氧化氮,产物臭氧和氮气,反应条件为强光,故化学方程式为6NO24O3 +3N2。由上述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①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②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且都是单质,符合题意;

③构成氧气与臭氧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④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⑤臭氧溶入水制成的臭氧水中有两种物质,分别为臭氧和水,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⑤。

4)臭氧污染多为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可从此方面作答,如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减少排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臭氧超标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制定出长期控制战略纳入减排约束性指标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保存不当会变质而发白色。化学兴趣小组查得以下资料,对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甲: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乙:2Na2O2 + 2H2O = 4NaOH + O2

为探究过氧化钠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保存不当而变质发白色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兴趣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

[实验 2]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 1 的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B 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 中盛有浓硫酸。

3B 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C 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

4)在 D 中观察到_____现象时,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 3]兴趣小组按图 2 所示装置探究水和过氧化钠反应。

5)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

6)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检验有_____生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后红色褪去。(老师提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H2O2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实验4]水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物的再探究

7)另取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于烧杯中,加入二氧化锰,目的是_____,充分搅拌后,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且放置一段时间都不褪色。由此得出反应乙也是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反思提高)

8)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最终都生成碳酸钠,因此过氧化钠必须_____保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