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写出实验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若试管中反应物为混合物,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用此法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和 FF 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F 装置可用来作排水法测氢气的体积,此时____________(填 a b)连接量筒端。用F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①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K1 K3,关闭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看到 D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CO2 已集满。

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 K1 K3,打开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C 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C 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 CO2 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BC 浓硫酸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进入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1)仪器①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若试管中反应物为混合物,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固液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B装置;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氧气先进行干燥再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C FF 中盛放的干燥剂,试剂名称为浓硫酸。

3)用F装置的排水法测氢气的体积,气体从b端进气,水从a端出来,此时a端连接量筒。F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a端进去,b端出来,验满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K1 K3,关闭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A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入C瓶,当C瓶中CO2 收集满后,二氧化碳气体会通入D烧杯的石灰水中,D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 K1 K3,打开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C 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C瓶中压强变小,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进入C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证明 CO2 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进入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和反应时,先取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两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搅拌,至红色恰好变成无色。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1)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深入探究:上述反应中, 究竟是稀盐酸中哪种粒子参加反应?

[提出假设]假设1 H2O 参加反应;

假设2 H+ 参加反应;

假设3_____参加反应

[设计实验]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取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变红后的溶液分成四等分后分别置于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蒸馏水

溶液不变色

假设1不成立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稀硫酸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假设2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硫酸钠溶液

溶液不变色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_____溶液

溶液不变色

假设3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假设1不需要经过实验就可以推导出其不成立,理由是_____

[实验拓展]小琳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消失、新物质生成、监测温度、pH变化等来“造出现象”,使反应现象明显,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请再设计出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

[实验延伸]小芳同学实验后与同组其他同学认真讨论,然后认为直接向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红色褪去,并不能证明就是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你认为她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