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家里找来矿泉水瓶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提出问题】CO2能与水反应吗?
【实验】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 . 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
(2)【反思】乙认为甲的实验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的理由是: .
(3)【补充实验】取少量甲实验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乙同学认为这可以说明CO2能与水反应(提示:石蕊是一种遇酸变红的紫色液体).
你认为乙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 (填序号).
A.反应物被消耗
B.有新物质生成
(4)【反思】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也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其理由是 .
(5)【再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CO2能与水反应.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向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水 | 小花仍为紫色 | |
②把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小花仍为紫色 | |
③把实验①后的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小花由紫色变红色 |
【结论】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
(1)塑料瓶变瘪
(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
(3)B
(4)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5)CO2+H2O═H2CO3
【解析】解:【实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使塑料瓶变瘪;
【反思】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所以不能仅仅根据塑料瓶变瘪就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
【补充实验】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操作可以知道,乙同学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来进行判断的;
【反思】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不具备说服力;
【再实验】根据题中的实验操作可以知道:对小花喷水后小花颜色不变,则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小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颜色不变,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在二氧化碳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结论: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
故答案为:【实验】塑料瓶变瘪;
【反思】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
【补充实验】B;
【反思】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再实验】水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石蕊变色;
【结论】CO2+H2O═H2CO3 .
【实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反思】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补充实验】
【反思】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不具备说服力;
【补充实验】对小花喷水后小花颜色不变,则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小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颜色不变,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在二氧化碳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结论】根据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解答.
【题目】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表:
温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 | K2CO3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KNO3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1)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3)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
(4)20℃时,60gK2CO3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保留一位小数);
(5)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填字母)
A.烧杯Ⅱ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Ⅰ中溶解的是KNO3 , 烧杯Ⅱ中溶解的是K2CO3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Ⅰ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Ⅰ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