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150年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图是九年级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 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C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I3+
D 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E 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
(2)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_____。R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BE 31 R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纵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
如图所示,图中有铝、硅、锗三种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图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1)A、表中铝、锗元素名称都是“钅”字旁,是金属元素,硅元素名称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锗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2,则质子数为3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73-32=41,质子数与中子数不相等,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E、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层的分布与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有关,离核由近及远,电子的能量由低到高,铝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E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E。
(2)由图可知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比锗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少1,即为32-1=31,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R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纵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铝元素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铝,铝元素显+3价,则R在空气中被氧化,其氧化物中R显+3价,化学式为,则R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我省某地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8.0g石灰石样品,把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稀盐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20g | 6.0g |
第二次加入20g | 4.0g |
第三次加入20g | 2.0g |
第四次加入20g | 1.2g |
第五次加入20g | 1.2g |
(1)8.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g。
(2)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______
【题目】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充分振荡 | 有____生成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呈红色 | 原溶液中含有______ |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1)、(2),你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成立。
(反思与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_____。
(探究创新)
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其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______ | _______ |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______ | _______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