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虽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____。
(3)净水器中常用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
C 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 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5)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右图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
A 氢气 B 氧气 C 空气 D 二氧化硫
【答案】 二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活性炭 ABC D
【解析】
(1)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碳原子核外有2层电子,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虽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净水器中常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选项正确;
B、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选项正确;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正确;
D、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浪费资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BC。
(5)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气球上升,说明气球内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A 氢气相对分子质量2;
B 氧气相对分子质量32
C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
D 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64
故选:D。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只烧杯罩在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灭,他们进行了探究。
(查询资料)1.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2.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先灭是因为_____。
猜想2:高的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验证一)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如图) | 上面的酚酞溶液先褪色,下面的后褪色 | 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小红却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小红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中,发现_____,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验证二)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剩余氧气浓度15.65%,二氧化碳浓度1.898%。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燃烧前后氧气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中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填“A、B、C、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原因。
AB段_____;BC段_____;CD段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