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煅烧石灰石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A、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变为零,图像不符,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实验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1:2,质量比为1:8,图像不符,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水和生石灰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剂减少,导致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减少,反应结束,溶液缓慢降温到室温,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一部分氢氧化钙,再次溶解,与图像相符,符合题意。
D、向盐酸和氯化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镁反应,所以刚开始不会产生沉淀,与图像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为了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四组同学分别给制了相似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 | X轴含义 | Y轴含义 | ||
A | 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取氧气 | 加热时间 | MnO2的质量分数 | |
B | 将少量CO2通入石灰水 | CO2的体积 | 沉淀质量 | |
C | 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 时间 | H2的质量 | |
D |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 加热时间 | 生成铜的质量 |
A.AB.BC.CD.D
【题目】某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不同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已知:①该实验中,270mL CO2的质量约为0.5 g;
②20℃时,物质的溶解度:NaOH 109g,Ca(OH)20.165g。
20℃时,分别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快速推入集气瓶。B中集气瓶内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压强传感器测定数值如下:
推入液体后压强 | 最终压强 | |
A | 106 kPa | 6.2 kPa |
B | 106 kPa | 103.8 kPa |
(1)A中集气瓶内压强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吸收CO2效果更好的是饱和________溶液(填“NaOH”或“Ca(OH)2”)。
(3)某同学推测,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题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红磷 | 木材 | 无烟煤 |
着火点/℃ | 240 | 250~330 | 700~750 |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
【题目】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一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查阅资料]补钙剂中常加入糖类、维生素D等改善口感或增强药效。这些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
[设计实验]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①: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录数据如下:
钙片质量 | 空洗气瓶质量 | 澄清石灰水质量 | 反应后洗气瓶及瓶内物质总质量 |
25g | 100g | 50g | 150.4g |
方案②:将钙片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放出气体的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空烧杯质量为100g, 加入钙片质量为25g):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 | 100g | 200g | 300g | 400g |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 | 222.8g | 320.6g | 418.4g | 518.4g |
[分析评价]
方案①和方案②中合理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经过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回顾]该小组同学没有使用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的方法(实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