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是熟石灰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熟石灰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

硝酸钾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20℃时,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时,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将100克硝酸钾固体投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时,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100℃时,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析出晶体,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20℃时,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小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将100克硝酸钾固体投入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1.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

(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

Na2SO4 ②NaCl ③Na2CO3 ④NaHCO3

(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_____

猜想①正确

实验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正确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_____

3)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对吗?并请说明原因:_____

(拓展应用)已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用Na2CO3固体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装置最好是_____(选填图2中装置序号)。

【题目】如图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对书本中浓硫酸与糖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再探究。

1)测定前:先向三颈烧瓶底部滴加 2 滴蒸馏水,加入 2g 研磨过的蔗糖。蔗糖研磨的目的是___,实验室用___(填仪器名称) 和杵研磨固体,__(填不能 用玻璃棒代替杵。

2)测定时:打开相对湿度传感器及二氧化 碳传感器,等待数据采集。通过注射器向容器中注入98.3%的浓硫酸 3mL,打开磁力搅拌器快速搅拌 23 秒。很快观察到瓶内白色蔗糖变为___色,蔗糖炭化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其原理是在浓硫酸条件下,蔗糖(C12H22O11)分解成炭和水,写出蔗糖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

3)待数据稳定停止采集。用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注射器缓慢抽取适量瓶内气体, 观察到紫红色变浅甚至褪色。结合该现象及传感器数据,可以推断瓶中C和浓H2SO4也发 生反应,生成水及________两种气体。

4)进一步分析传感器数据曲线图,发现40s 70s 相对湿度曲线下降,表明水蒸气浓度下降,说明浓硫酸具有___性;而70s后相对湿度曲线又上升,体系中水蒸气浓度上升, 除了C和浓H2SO4反应产生了水的原因外,还可能是因为____

5)该实验改进凸显了数字化传感优势外,还考虑了绿色环保,体现在①装置密封。② 加料节约。③尾气吸收:实验结束可以换一支注射器向三颈瓶烧中注入___(填盐酸氢氧化钠)吸收瓶内有毒气体。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何鉴别生活中的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

270℃时,NaHCO3会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及一种白色固体,而Na2CO3不易分解:

③常见的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铵溶于水,其它碳酸盐大多不溶于水。

(实验探究)

1)充分加热后,AB两烧杯中的现象分别为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

2)现有浓度相同的Na2CO3NaHCO3溶液,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资料,你认为区分二者最简单的方法是__

A 加热 B pH试纸测溶液pH C 滴加稀盐酸

(反思与评价)

1)常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过多的病人,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检验碳酸钠粉未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的方法是____

(拓展延伸)该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NaHCO3后的白色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Na2CO3

1)他们猜想的依据是_____

2)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完成下表(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充分振荡溶解,再加入足量____,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中含有Na2CO3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_____

_____

产物中不含NaO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