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参加反应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3
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答案】B
【解析】
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应该是:4NH3+3O2=2N2+6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3,故B正确;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故D错误。故选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倭铅”即是金属锌,说明我国炼锌在明代就出现。
探究一 用锌制取氢气甲同学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完成制取氢气和测量生成气体体积实验: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装置连接顺序是:A→___ →___→D(填字母)。
探究二 硫酸铜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
乙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为此展开探究。
(设计实验)
在锥形瓶中分别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由31.5%的稀硫酸,不同体积水、5%的硫酸铜溶液组成的混合液,试剂用量记录如下表:
混合液(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1.5%的H2SO4溶液/mL | 10 | V1 | 10 | 10 | 10 |
5%的CuSO4溶液/mL | 3.6 | 3.8 | 4.0 | 4.2 | 4.4 |
蒸馏水/mL | 16.4 | 16.2 | 16.0 | 15.8 | V2 |
收集70mL水所用时间/s | 21.20 | 20.45 | 19.69 | 20.49 | 21.33 |
(3)表中的V1=____mL,V2=____mL。
(分析与结论)
(4)表中____组反应速率最快,原混合液中H2SO4CuSO4溶质质量比为____(最简整数比)。(提示:31.5%的H2SO4溶液和5%的CuSO4溶液密度均为1.2g/mL)。
探究三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丙同学取打磨过的锌片按下表内容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 项目 | 硫酸铜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 是否 添加稀硫酸 | 锌表面产生的现象 |
① | 1.6% | 否 | 黑色物质 |
② | 1.6% | 加2滴 | 红色物质,有极少量的气泡 |
③ | 8% | 否 | 红褐色物质 |
④ | 8% | 加2滴 | 光亮红色物质,有少量的气泡 |
⑤ | 16% | 否 | 红色物质,有极少量的气泡 |
⑥ | 16% | 加2滴 | 光亮红色物质,有较多气泡 |
(分析与结论)
(5)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要产生红色的物质,需要的条件是___。
(6)根据第⑤组实验判断,硫酸铜溶液可能显___(选填:“酸”、“碱”或“ 中”)性。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见图1。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34~36。C,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2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
项目 每100 g |
热量 520 kJ 糖类 59.5 g 脂肪 31.93 g 蛋白质 5.78 g 钠 48 mg 钾 331 mg |
图1
图2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巧克力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答1种即可)。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2可知,10。C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 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 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