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20℃时,把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将20 ℃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
D.将30 ℃时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析出甲固体40 g
【答案】D
【解析】
A、在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有一个交点,说明在该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B、在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就是在20℃时,100 g 水最多能溶解40g甲,那么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20g,可以得到70g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的而增大,将20℃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甲、乙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不符合题意;
D、将30℃时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晶体,由于甲溶液的质量不明确,所以无法知道析出固体的质量,符合题意。故选D。
【题目】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小娟做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Ⅰ | 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 _____色 | 盐酸与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 |
Ⅱ | 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 盐酸与氢氧化钠未发生化学反应 | |
Ⅲ | 步骤Ⅰ、Ⅱ的废液混合 | 有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 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填序号) A 酚 酞、氢氧化钠 B 酚酞、氯化钠 C 酚酞、氢氧化钠、氯化钠 |
(实验反思)(1)小勇认为小娟实验步骤Ⅱ的结论不正确,小娟另取试管重新做了步骤Ⅱ的实验,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填字母),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A 溶液变成蓝色 B 溶液溶液红色恰好退去
(2)小娟将步骤Ⅲ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过滤,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再倒掉,以防止环境污染。
【题目】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 金刚石切割玻璃 | 石墨作电极 |
对应特征 | ①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 |
(2)在440°C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 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 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具有吸附性
B 可重复使用
C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 二氧化碳可覆盖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题目】在一次学生实验活动中,实验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特意被他撕掉一部分标签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他要求同学们进行实验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给出猜想]实验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猜想中的一种。
猜想Ⅰ :硫酸镁溶液;
猜想Ⅱ :硫酸钠溶液;
猜想Ⅲ :硫酸溶液;
猜想Ⅳ: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 MgSO4 | Na2 SO4 | (NH4)2SO4 | H2 SO4 |
溶解度 | 35.1 g | 19.5 g | 75.4 g | 与水任意比互溶 |
②(NH4 )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分析]
小强同学认为猜想Ⅱ不正确,原因是_____。
[实验探究](1)为确定其他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强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 _____ | 猜想Ⅰ成立 |
②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_____对照 | 溶液pH小于7 | 猜想Ⅲ成立 |
李锋同学认为小强同学进行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 | _____。 | 猜想IV成立 |
该实验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pan>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