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2)20°C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
(3)欲将40°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和__。
(4)40 °C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C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
【答案】40 2:5 降低温度 加水 甲>乙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
(3)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故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加水;
(4)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甲物质析出晶体,质量分数按20℃计算;乙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解度按40℃时计算。因为甲析出晶体后,仍然比乙溶解的溶质多;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题目】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转化关系 | |||||
物质 | 甲 | C | Na2CO3 | Ca(OH)2 | Fe |
乙 | O2 | Ca(OH)2 | HCl | HCl | |
丙 | CuO | MgCl2 | CO2 | CuCl2 | |
丁 | CO2 | H2SO4 | NaOH | NaOH |
A.AB.BC.CD.D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上述甲、乙和丙各自独立反应后,溶质组成的种类可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甲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丙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一种合理猜想)
[实验设计]丁同学想用硝酸钙溶液来验证甲、乙和丙同学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硝酸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丁同学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静置 | ①无明显现象 | _____的猜想正确 |
②____________ |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 |
③____________ | ______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____________。
【题目】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还可能呈酸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用试管取该溶液1 -2 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 | 溶液呈碱性 |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 溶液呈____ |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 ( 填写微粒符号) ,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