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苹果醋饮料风,苹果酸(C4H6O5)是苹果醋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
B. 苹果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6:5
C. 苹果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苹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B
【解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苹果酸(C4H6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16×5=134,说法正确;B、根据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6O5,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4:1×6:16×5═24:3:40,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苹果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D、苹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说法正确。故选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
资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1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学校实验小组验证反应原理,在室温为15C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而后缓慢且匀速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象如图2所示。
(1)图1中装置A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该装置使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图像分析,小苏打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图像中N点处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N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滴入_______ | 溶液变红 | N处溶液的成分有____ |
步骤二 | 加入_______ | _______ |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_____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的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
【题目】海水中可以提取镁,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将卤水(含MgCl2、NaCl、KCl的混合液)转化为氯化镁晶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该转化的过程如下:
(1)“反应Ⅰ”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___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溶解5.8g Mg(OH)2需要36.5%HCl溶液___________g。
(4)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沉淀率的条件,该小组进行下列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MgCl2溶液浓度/g·L-1 | 反应温度/℃ | Mg(OH)2沉淀率/﹪ |
a | 20 | 30 | 27.06 |
b | 40 | 30 | 56.77 |
c | 40 | 40 | 69.64 |
d | 40 | 60 | 54.30 |
①实验b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能够得到最多Mg(OH)2的条件是氯化镁溶液浓度为______ g·L-1和反应温度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