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对应且合理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
B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 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银白色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试题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内,故A错误;
B、由于加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则碳酸钠有剩余,带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盐溶于水时,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故C错误;
D、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能证明铝比铜活泼,故D正确。故选D
【题目】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____________;
猜想二:只有 Na2CO3
猜想三:Na2CO3 与 NaHCO3
猜想四:只有NaHCO3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二成立。 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查阅资料可知,Na2CO3 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HCO3 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____________保存。
【题目】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在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来研究。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的组成与性能 | 用于食品添加剂 | |||
物质名称 | 物质组成 | 主要化学性质在体内变化及 | 类别或作用 | 法律规定 |
碳酸氢钠 | NaHCO3 | 无毒、弱碱性,易与胃酸反应,加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膨松剂 | 可用 |
铁(还原性铁粉) | Fe | 比较活浚的金属能与胃酸反应 | 抗氧化剂 | 依据国家标准可用 |
食盐 | NaCl | 易溶、中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调味剂 | 可用 |
甲醛 | CH2O | 防腐 | 国家严禁使用 | |
亚硝酸钠 | NaNO2 | 易溶、水溶液显碱性,跟硝酸银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 | 发色剂防腐剂 | 严格依据国家标准使用 |
(1)国家严格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_____。
(2)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__。
【题目】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澄清的溶液。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同学们对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含有_____(填物质名称)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四: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质疑)小岑同学认为猜想四不合理,他的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同学们发现,只需用原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对得到的澄清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少量得到的澄清溶液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 ①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填化学式)溶液 | 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②_____ | _____ | 猜想三正确 |
(讨论交流)小熙同学提出,也可往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即可证明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细心的小诗同学发现,往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认为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