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下图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综合分析这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③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②
【答案】C
【解析】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时热水起到提供热量的作用,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的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这时热水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错误;②实验2中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这是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法产生压强差,导致实验失败,故错误;③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故正确。
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石头纸”就是用磨成粉末的石头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这种纸防水坚固不易燃烧,最重要的是不用砍树造纸,非常环保。日程表、便签纸等东西都是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的低碳“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和盐酸反应):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X | 3.52 | 3.52 |
(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
(2)在烧杯_______中碳酸钙完全反应;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题目】某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发现,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出现以下现象。继而对氯化钙与两种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Na2CO3 | NaHCO3 | |
现象一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和气泡 |
现象二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现象三 | 产生沉淀 | 无沉淀 |
(查阅资料)
①
②Ca(HCO3)2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一: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现象如下表。
浓度 | Na2CO3 | NaHCO3 |
10%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 |
5%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 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 |
1%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0滴出现浑浊 |
0.5%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52滴出现浑浊 |
实验二:如图进行实验。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
(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补全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H2O。
(4)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一中,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
(6)小组同学发现的资料,现象三的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