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分)某工厂产生的铜屑中含有少最铁屑.现要回收利用其中的铜,需除去其中的铁屑,张山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甲                                                                 
方案乙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方案                                    
                                                                          
(1)方案乙    (2)漏斗、烧杯、玻璃棒
(3)方案甲:Fe +CuSO4="==" FeSO4+Cu    方案乙:Fe +H2SO4="==" FeSO4+ H2
(4)能     用磁铁吸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铁既在铜前,也在氢前,所以铁既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也能和稀硫酸反应,从而可以达到除去铁的目的.
解答:解:(1)由于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还会生成一部分铜,因此在甲方案中得到的铜要多一些,故答案为:甲
(2)在过滤操作中一定会用到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3)由于方案甲是铁和硫酸铜反应,而方案乙是铁和稀硫酸反应,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4)由于铁具有磁性,因此能被磁铁吸引,故答案为:用磁铁吸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分)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10湖北十堰21】.小丹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从同一卷镁带中剪取长度相等的两根镁带,分别与室温下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鱼在稀硫酸中防除气泡的速率。
[查阅资料]
1.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映,基本质是金属单质与H反映。
2.生成H2速率主要取决与:①金属表面积 ②溶液中H浓度 ③温度等条件
3.H的浓度与1L溶液中H的数目成正比。
4.溶液中除H外的其它离子可能会影响反映速率。
[提出问题]
①小丹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控制了镁带与酸反映的哪几个条件?(答出两条)
②上述反映中C1、SO如果反映速度?
[猜想假设]
I.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映,SO对反映无影响。
II.SO抑制了镁与酸的反映,C1对反映无影响。
III.                                        
请回答问题①,完成猜想3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编号
铝片
长度
H浓度
相同的酸
反应片刻后
添加少量试剂
产生气泡
的速率
结论
A
2cm
5mL盐酸
Na2SO4固体
无明显变化
(结论A)
B
2cm
5mL硫酸
(试剂B)
明显加快
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试剂B是        (化学式)固体。
[结论]结论A为                              
[反思]将试剂B改用HC1气体,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