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答案】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某班学生对氯气的制取、性质、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
【探究一】制取氯气
(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锰(其中锰元素显+2价)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实验室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最佳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3)【探究二】氯气的性质
小明用下图一装置探究氯气的漂白性:

实验步骤:I.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瓶中的干燥有色布条上,布条没有褪色;
II.通入干燥的Cl2 , 发现A瓶中的布条没有褪色,而B瓶中的布条褪色。
①通过上述实验,小明能得到的结论是
②小颖根据查阅的资料信息,补充做了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从而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
③小明同学认为,上图一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小星用上图二装置探究氯气的助燃性:
实验步骤:I.用锌粒和稀硫酸在C装置中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先 , 然后再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
III.将燃着的氢气导管缓缓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D中,观察到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
苍白色火焰。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①小星发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集气瓶D瓶口上方有大量白雾,你认为产生白雾的可能原因是
②通过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4)【探究三】氯气的用途
氯气不仅用于消毒,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氯气可以制取盐酸、“84”消毒液、漂白粉等。
①已知“84”消毒液的生产原理是:C12+2NaOH=NaCl+NaClO(次氯酸钠)+H20,若向lOOkg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适当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得到“84”消毒液的质量是
②请仿照“84”消毒液的生产原理,写出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题目】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I.[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II.[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III.[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IV.[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V.[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

VI.[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填“升高”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VII.[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_____Q(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与Q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_____Q,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