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_______;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答案】 H2 复分解 2H2+O22H2O 制玻璃
【解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B是稀盐酸,D和C可以相互转化,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碳酸钠,E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氢气,C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B是稀盐酸,D和C可以相互转化,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碳酸钠,E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氢气,C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H2;(2)A和B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E→C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4)通过推导可知,D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制玻璃。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盐的知识时,发现碳酸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很相似,他们想知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也生成二氧化碳,于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也生成二氧化碳,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明显增加,于是他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
【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小刚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
小钰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伟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___________ | 小伟的猜想不成立 |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小刚的猜想不成立 小钰的猜想成立 |
【拓展】小钰想进一步验证溶质中的氢氧化钠,如果她重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中需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钙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酚酞溶液
【题目】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
制眼眶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 ||||
实验验象 | 铜片不生锈 | 铜片不生锈 | 铜片不生锈 |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