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经实验员告知原液体可能是:蒸馏水、硬水、过氧化氢溶液、酒精,请你对该液体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液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蒸馏水硬水过氧化氢溶液酒精,小洋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请你帮该组同学完善探究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不正确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根据物质不同的性质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实验室发现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氧气,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你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酒精有气味 产生较多泡沫,没有浮渣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的为空气、燃着的木条熄灭为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

【解析】

[猜想与假设]酒精有气味,而原试剂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故答案为:酒精有气味;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分析出猜想错误,即不是硬水。因为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较多泡沫,没有浮渣。若试剂为硬水,应该会产生较多的浮渣。则该试剂可能是蒸馏水,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而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性质,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处水和氧气,可以进行鉴别。而实验结论证明,该试剂为过氧化氢溶液,则操作应该是: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过程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分解出水和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答案为:产生较多泡沫,没有浮渣、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拓展提升]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的性质进行检验。最简单的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无明显变化的为空气,燃着的木条熄灭为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连续燃烧的为空气、燃着的木条熄灭为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碱式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某碱式碳酸盐样品M(OH)2·MCO3,为确定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及步骤(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

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

④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

⑤冷却到室温;

________(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读数、列式计算。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作用是________C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作用是________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硫酸铜

3)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________(填缓慢上移缓慢下移)。

4)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M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在0刻度处,反应后俯视读数

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

c量气管中水面加一层植物油

5)实际生产中的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Cu(OH)2·mCuCO3,某研究小组仍使用上述装置测定m的值,测得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样品质量

CO2体积

1

0.21 g

22.41 mL

2

0.21 g

22.39 mL

3

0.21 g

22.40 mL

3组数据的值得到CO2的体积为_________mL,又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1.964 g/L,据此计算m的值。__________(写出计算m的过程)

【题目】甲乙小组按下图12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

如图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如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

2中当烧杯位置明显降低时,烧杯内壁不仅有无色液滴,还看到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猜想黑色固体是碳,其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证明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甲、乙小组的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2)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并且:石蜡+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石蜡+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蜡烛燃烧时因_________________不能及时补充,而不充分燃烧,会产生黑色固体碳。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碳和氧两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