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能够提供呼吸支持燃烧,下列方法能够用于实验室可以用来制备氧气且产物有盐、氧化物和单质三种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
B.氯酸钾(二氧化锰)共热
C.双氧水催化分解
D.电解水
【答案】分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高锰酸钾能够用于实验室可以用来制备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物只有两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物只有两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能用于实验室可以用来制备氧气;且生成物只有两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盐、氧化物和单质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6、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N2
(填写化学式).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这一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分解过氧化氢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瓶中的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4)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其危害极大.某科技工作者经测定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根据数据判断,酸雨的酸性越
(填“强”或“弱“),小麦减产幅度越
(填”“大”或“小”).
②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3+O2=2H2SO4

(5)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
 
(填化学式),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半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空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N、O
N、O
(用化学符号表示);空气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的依据是
由氮气和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并保持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
由氮气和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并保持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

(2)雷雨过后,空气显得特别清新,这是因为少量氧气(O2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了臭氧(O3),3O2 
 放电 
.
 
 2O3.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②④
②④

①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②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③O2 与O3是同一种物质
④O2与O3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3)课本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
 
2P2O5
4P+5O2
 点燃 
.
 
2P2O5
,反应后,判断集气瓶内无氧气剩余的事实是
燃烧匙内有剩余的红磷
燃烧匙内有剩余的红磷
.红磷燃烧过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推知氮气的两点化学性质是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都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Fe3O4
Fe3O4
.你认为两种不同现象说明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5)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汽车尾气是城市主要污染之一,治理的一种办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与另一种空气污染物X(氧化物)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Y,反应原理为:2CO+2X
 催化剂 
.
 
2Y+N2.其中Y是
CO2
CO2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30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
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
①②
①②
(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拓展延伸]:(1)实验中,B试管上部瘪气球略变大的原因是
放入热水中,B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放入热水中,B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2)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
试管爆裂或橡皮塞冲出
试管爆裂或橡皮塞冲出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进入大气,造成污染
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进入大气,造成污染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成语词典的解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
由于温度不能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不能灭火
由于温度不能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不能灭火

釜底抽薪:
由于隔离了可燃物,所以不能继续燃烧
由于隔离了可燃物,所以不能继续燃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