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是小明非常喜爱的三种特色美食.请回答:
(1)菜煎饼中煎饼富含糖类,蔬菜富含_____________(填一种有机营养素)。
(2)羊肉汤一端上来就能闻到香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炒辣子鸡时要急火大油,若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维生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立即盖上锅盖
【解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分子的性质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1)蔬菜中主要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2)能闻到羊肉汤的香味,是因为羊肉汤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人在羊肉汤一端上来就能闻到香味,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炒辣子鸡时要急火大油,若油不慎着火,可以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与氧气的接触,使火熄灭,故填:立即盖上锅盖。
【题目】[观察与问题]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I.从生成物角度分析,进行探究
实验一:刮下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_________有关,原因是_________。
II.从反应物角度分析,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猜想镁条变黑具体与空气中的哪些物质有关,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猜想:
甲: CO2
乙: CO2 O2
丙: CO2 H2O
丁: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实验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4个实验,并持续观察10天。请将下表中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先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② | 先集满体积比为1 : 1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再加 入__________ 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③ | 先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2mL蒸馏水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④ | 先集满体积比为1 : 1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再加入2 mL蒸馏水 | 镁条第1天开始变黑至第1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①和②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这两个实验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烧碱代替浓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③的目的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_____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 _____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
【题目】如图A、B分别是镁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C、D、E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H | He | ||||||
C | ① | ||||||
Al | ② | ③ |
(1)C、D、E中与A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序号)。
(2)B与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3)D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
(4)元素②的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层。
(5)C、E两种微粒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