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CO2制取C的太阳能工艺流程如图,利用铁的氧化物作催化剂,可提高效益。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CO,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Fe

B. 该流程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合理使用了太阳能,充分体现了低碳的理念

C. 理论上,每生成32gO2,就需要消耗44gCO2

D. 理论上,每消耗44gCO2,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432g FeO

【答案】D

【解析】

A、总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CO,氧化亚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Fe,不符合题意;

B、反应的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该流程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合理使用了太阳能,充分体现了低碳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C、理论上,每生成32gO2,就需要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2g÷×100%44g,不符合题意;

D、氧化亚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理论上,不需要向体系中补充氧化亚铁,符合题意。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在制作时都需使用发酵粉,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最常见的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制作馒头用的发酵粉(白色粉末)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Ⅰ:碳酸钠 ; 猜想Ⅱ:碳酸氢钠; 猜想Ⅲ:__________________

【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10.5,说明溶液呈________性。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2NaHCO3 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2)参照实验:

NaHCO3稀溶液

Na2CO3稀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实验探究】: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同学方案:如图1,取适量发酵粉在铜片上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液滴出现,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甲得出结论: 猜想Ⅱ正确。

乙同学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发酵粉于加足量水后形成的无色稀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②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该清液中含 ____________

乙得出结论: 猜想Ⅲ正确。

丙同学方案:用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发酵粉,再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记录如表:

实验

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 CO2

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钠

a

V1

碳酸氢钠

a

V2

发酵粉

a

V3

【实验结论】经同学们讨论,最终确认:该发酵粉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反思应用】

(1)同学们讨论时认为:甲同学方案不严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方案中,实验①中加入CaCl2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方案也能得到正确结论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将12.0g该白色粉末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g,计算该白色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