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D 白糖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①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②40℃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甲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甲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20℃时,分别取相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于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40℃,观察到,甲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下列关于升温后溶液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
A 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B 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C 丙固体逐渐增多
D 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④40℃时,实验室要将7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g。
【答案】D = 饱和 不变 C 130
【解析】
(1)A. 高锰酸钾溶于水会形成有色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 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 白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①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可得,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处于交点处(对应同一纵坐标值),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填:=。
②由图可得,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所以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40g甲物质),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根据溶解度计算110g水中最多溶解 g的甲物质,,解得 ,所以得到的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饱和;不变。
③20℃时,分别取相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于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40℃,观察到,甲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下列关于升温后溶液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
A. 乙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质量未知,所以加入的乙固体逐渐减少,不一定能全部溶解。故A不符合题意;
B. 乙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加入的乙固体质量未知,所以升温至40℃时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至40℃,丙饱和溶液中未溶解固体会由于溶质析出而逐渐增多。故C符合题意;
D. 升温至40℃,乙、丙溶液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为: ,但是形成的乙溶液有可能不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④4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70g甲的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实验室要将7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g。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解得 。故填:130。
【题目】假期,王霞,小群两位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们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提出问题)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两位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商品 | 食用纯碱 | 食用小苏打 | 快速发酵粉 |
成分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碳酸氢钠,有机酸 |
(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后能发生分解反应,有气体生成.化学老师告诉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家里做面包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提出猜想)猜想:该粉末是碳酸钠;猜想:该粉末是碳酸氢钠;
猜想:该粉末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由步骤①的现象说明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步骤②加入的某酸可以是:________(写化学式),气体B是________.由此小群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而王霞同学认为小群同学根据步骤①②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王霞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实验与反思)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她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结论,继续查找资料,得到下表.
温度 溶解度 盐 | 10C | 20C | 30C | 40C |
Na2CO3 | 12.5g | 21.5g | 39.7g | 49.0g |
NaHCO3 | 8.1g | 9.6g | 11.1g | 12.7g |
根据上表数据,该白色固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1)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小群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___.
(2)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span>3,可采用________(填序号)的方法除去.
A 加盐酸 B 通入CO2 C 加热
(3)保存快速发酵粉应注意________.
【题目】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________.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 设计目的 |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①_____ |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相应结果或结论 |
①___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