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同学们在实验室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4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2)当pH=7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 g。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1)Na2SO4、H2SO4(2)0.8(3)4.7%
【解析】
(1)a点处在曲线起点和b点之间,溶液的pH<7,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剩余的硫酸。
(2)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则16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7%。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常温下,如图所示),为确认其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根据标签受损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填“酸”、“碱” 或“盐”)。
老师提示:无色溶液可能为NaCl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四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资料分析)
通过对四种物质溶解度信息的分析,这瓶无色溶液一定不是______。
(进行实验)
为了进一步确定无色溶液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组别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无色溶液一定不是_______ |
2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刚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有气泡产生 | 无色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
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小樊同学对实验2的结论产生了质疑,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的量不足时会生成碳酸氢钠,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认为无色溶液也可能是Na2CO3溶液。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组别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镁溶液 | 滴加氯化钙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 | 无色溶液是_______ |
(释疑与反思)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稀盐酸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也不同。请你再举出一个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也不同的例子:________。
【题目】小明拿起家中的水壶准备煮水时,发现壶内有些褐色的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与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获知这些褐色的固体是水垢,它可能是因为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等可溶性物质在加热时生成CaCO3和Mg(OH)2。
(1)含有较多Ca(HCO3)2的水称_____,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小明认为该水垢的成分只有CaCO3;但小白不同意,认为也可能只有Mg(OH)2,还可能是_____。
(3)小明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水垢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 | 观察到现象_____。 | 水垢中有CaCO3 |
②向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2-3滴NaOH溶液 | 观察到现象_____。 | 水垢中没有Mg(OH)2,我的猜想成立 |
(3)小白不认可小明的结论,认为他的实验操作有缺陷,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