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严禁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C. 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D.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答案】C
【解析】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B、焚烧秸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严禁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C、将废电池填埋,不能避免重金属污染,不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D、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故选C。
【题目】(一)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史上的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氮气的科学发现过程。
方法Ⅰ: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 解释或结论 |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通过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 请写出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 |
(3)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 密度:1.257 2 g˙L-1 |
方法Ⅱ: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 8 g˙L-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讨论:瑞利教授经过多次严密的实验,发现方法Ⅱ测得的氮气密度均小于方法Ⅰ,试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 H2 | N2 | O2 | NH3 |
沸点/℃ | 252.8 | 195.8 | 183.0 | 33.35 |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5.8℃<T<__℃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题目】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环境 |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①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
C.化学与安全 | D.化学与健康 |
①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