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火柴这种曾经的生活必需品,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火柴又称“洋火”,包括火柴头,火柴杆和火柴盒三部分。其中火柴头是由氯酸钾 KClO3,二氧化锰 MnO2,三硫化二 锑Sb2S3和硫S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2.5g
B.二氧化锰分子中含有一个锰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C.三硫化二锑是由锑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C
【解析】
A、氯酸剂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单位不是“g”是“1”,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
B、一个二氧化锰分子中含有一个锰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C、根据化学式可知,三硫化二锑是由锑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中,氧元素为-2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题目】现有盐酸和铁锈反应后的溶液,为测定溶液中氯化铁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样品溶液50g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锥形瓶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图象如表所示: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 70 | 90 | 120 | 140 |
产生沉淀的质量/g | 2.14 | 3.21 | 4.28 | m |
(1)表中m的值是 ;
(2)50克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
(3)求该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如图图象中a的数值是 。
【题目】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老师说:“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除外,因为K、Ca、Na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对这个问题,课外小组的同学很感兴趣,展开了金属与水反应的探究。
探究I: 探究钠、镁能否与水反应
分别将等质量的镁条打磨干净投入25oC和100oC的沸水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装置 | |||
实验 现象 | 钠浮在水面上,不断跳动,很快收集到一试管气体,金属钠最后消失 | 有细小气泡,镁条逐渐变灰黑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 | 有较大气泡冒出,镁条逐渐变灰黑。约5分钟后,无明显现象 |
向烧杯中滴加酚酞,变红 | 收集约5mL气体,取出试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有尖锐的爆鸣声 |
发现问题:镁条为什么不能持续冒出气泡。
查阅资料: Mg(OH)2难溶于水;NH4+和HCO3-可以加快Mg与水反应。
探究II:探究NH4+和HCO3-对Mg与水反应是否有促进作用
用探究I与水反应后的Mg条与4种盐溶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盐溶液(浓度相同) | NH4Cl | NaHCO3 | NaCl | NH4HCO3 |
5.1 | 8.3 | 7 | 7.8 | |
30min时产生气体体积(mL) | 1.5 | 0.7 | <0.1 | 1.4 |
气体的主要成分 | H2 | |||
30min时镁条表面情况 | 大量固体附着(固体可溶于盐酸) |
根据以上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钠与水反应后的液体显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
(2)由探究I推出钠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
(3)证明镁条能与水发生反应的证据是__________。
(4)通过以上探究得出Mg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探究II中能够说明HCO3-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证据是_________。
(6)分析探究全过程,得出影响金属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