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如图所示)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下列与“动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造车体的铝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车体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C. 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D. 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防锈的措施与原理;减小阻力的方法;参照物的选择来分析。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在车体表面涂上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介绍氢气的制法时,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丝与一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溶液反应,也会生成氢气。
(提出问题)与铝丝反应的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是_____。
同学们决定进一步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该溶液。
(查阅资料)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钠 | 钙 | 钾 |
黄色 | 砖红色 |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
(实验探究)
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小美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样做是为了排除_____(填离子符号)的干扰。
(实验结论)该溶液为_____溶液。
(交流反思)
①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与该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氢气外,还生成了一种含有A1O2﹣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_____。
【题目】罗筝依同学为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
(1)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通过实验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3)两支试管中的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过滤,把滤液倒在烧杯中得到一种蓝色的混合液。黄一格同学由此认为试管①中Cu(NO)3溶液没有反应完,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_____。
同学们还想对混合液中的溶质成份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_____;
猜想二:_____。
(设计实验)请选择其中一种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果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溶液 | _____。 | 猜想_____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