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化学实验室有足量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很少量高锰酸钾。现需要用这些药品制取多瓶氧气。
(1)小明设计的方案是:
步骤l:用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锰,实验流程如图18所示:
操作X是 ,制取二氧化锰的目的是 。
步骤2:在步骤l的基础上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所需氧气。在图19所示装置中,可选用的一组装置是 (填写序号)。
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 。
(2)小红将高锰酸钾固体直接与适量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也制得了所需氧气。写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步骤l:过滤 得到催化剂
步骤2:AC(或AD)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或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2) 2KClO32KCl+3O2↑
【解析】分析:(1)步骤1:分析操作X完成后的两种物质,可判断操作X为过滤操作;通过该操作分离出的固体二氧化锰可用作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步骤2: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固体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应选用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收集氧气则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排水法收集时可观察集气瓶口有气泡以说明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时可用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的分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放出氧气.
解答:解:(1)步骤1:操作X完成后固体二氧化锰被从浑浊液体中分离出来,该操作为过滤;过滤得到的固体二氧化锰可用作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时的催化剂;
步骤2:装置A适用于常温下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的发生装置,因此使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时应选用该发生装置;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氧气时可选用排水法装置C收集、或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装置D收集;采取排水法收集时,可通过观察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体收集满,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收集满;
(2)氯酸钾在高锰酸钾分解出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
(1)步骤l:过滤;得到催化剂;步骤2:AC(或AD);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或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2)2KClO32KCl+3O2↑.
【题目】去年党的十九大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共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放在5只烧杯中并编号,再分别向5只烧杯中加入浓度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2.64 | m | 3.52 |
(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求样品中碳酸钙和盐酸刚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___
【题目】生活中常有误食亚硝酸钠(NaNO2)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的,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
化学式 | 颜色状态 | 酸碱性 | 加热 | 滴加稀盐酸 | 滴加硝酸银溶液 |
NaCl | 白色固体 | 中性 | 受热不分解 | 无明显变化 | 生成白色沉淀 |
NaNO2 | 白色固体 | 弱碱性 | 320℃以上分解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生成红棕色气体 | 无明显变化 |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硝酸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
(2)从NaCl可以得出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
(3)根据上表中资料,鉴别这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共有__________种。
(4)任选一种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写出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